推介書本《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如無意外這篇推介書評文章應該在上海完成,其實在香港的時候已經好想看,但一直沒有時間, 幸好到上海工作中間會有一段自己時間可以輕鬆一下。

今次想為大家推介的是《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看這本書最大的原因是有一次看到Finsight 其中一段片提及創業,之前我都會覺得創業與工作其實是一個選擇題,但其實創業是一道“必答題”  無論你工作怎樣,創業一定會在你人生中必然會出現的過程,既然如此為何不始於足下。

今次《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作者Paul Jarvis本身從事網頁設計,當其時他在多倫多一家廣告公司為網頁設計師,而作為創意的藝術家,基本上在公司打工需要遵從的規則太多,而且想法亦受到約束,因此他知道努力工作至管理層,讓他學到設計以外的行政管理經驗才是他最終目標。

圍繞生活形態去打造工作

他開始自己創業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計劃,並非完全沒有而是他只著重於初期創業的時間,因為太多,太詳細的計劃,最後只會絆倒自己的腳,嘗試派偏離地圖(所謂的創業專家建議),走出以外的路線,嘗以自己為中心打造工作,因為作者深信工作本身代表著自己生活方式。

大公司上班風險比創業高

大公司主張大眾同步,如果你表現比其他人別樹一格,“槍打出頭鳥”實在是遲早的事,經量將自己表現得不要太引人注目。當自己變得與公司其他人一樣融為一體,你的辨識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但事情仲有兩面,如公司本身已經已經奇怪,而你表現正常,這刻的你仍然是奇怪嗎?可不完完全全的左自己。

夢幻的工作是自己創造出來

其實轉過幾次工的朋友都會對這句說話會比較有感覺,因為無論你由A公司跳到B公司甚至C公司,你都會對公司有不滿,如行政有問題,管理層沒有大局觀等等負面觀感,但從來並沒有一個工作完全符合你的預期/要求,因此創業既然屬於你自己的設計,何必創造一個你自己的夢幻的工作給自己,更遑論為別人左嫁衣裳。

副業就是你的實驗

書中有幾個篇幅都提及到實驗,其實從前在學校教育我們的就是經量不要錯,錯了就不會拿到分數,因此我們的概念就是不做不錯,但重來錯誤是一定會發生在每個創業人身上,如大家都怕錯而不前進,我們只會仍在當初的原點上。

其實在我看書時候作者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解答這個迷思:

創業其實在做一個/多個實驗。

你可以賣的是實體產品,可以賣的是數碼產品,賣服務等等,基本上成本可以縮小去嘗試,而Paul 正正舉了他朋友的例子。

Nathan Barry-透過開發與銷售他的第一個iPhone App來自學寫程式,而當時他還有一份全職工作。他後來寫下關於開發這款App的書,這本書在上市當天就賣超過一萬兩千美元。Nathan還開發了一款連接電子郵件與網頁以收集訂閱者的App,也寫了更多的書,並開發更多的iPhone App。透過不同的副業建立起幾項收入來源,他才辭掉他的正職。他在幾乎沒有錢的情況下,就開始從事這些所有的副業,同時還要撫養一個新的家庭。現在,他已經把這些所有的「實驗」,擴展成全職事業。

當你踏上這條路,路就會出來

自己看到Nathan Barry其實都看得比較有感覺,因為自己目前的心態與Nathan都比較相似,而且亦解答了自己一直想問的問題,因此他開始的時候真係沒有非常大的開支,只是用自己工餘時間寫書,自己之後見到反應良好後再利用上一本書的部分金額再開始,減低成本之外亦會讓自己以最小開支實驗一下自己的想法。

然而如果一開始都嘗試,真是沒有這樣的風景畫面,自己最大的感覺的是最貴的成本是自己仍然停留在構想的時間而不是我所缺乏的金錢,開始你第一個實驗,才會有不同的實驗為你提供被動收入。

照顧老客戶比起開拖新客戶成本少5倍

老客戶會成為你的promoter

Fender 例子:發現買入結他後,1 年後就放棄,幫新手結他手學懂如何彈結他,待他們為fender宣傳,成為客人成功才會為自己帶來利益

最後啊壽特別在書中找到這句想分享給大家


投入你當下自己喜歡的事情,熱情才會隨之而來,有工匠思維


歡迎大家留言給啊壽,亦希望大家都可以留言分享大家書本。
訂閱我們以便我們為大家更新:

<<訂閱啊壽的投資星球增長組合Review>>

啊壽的投資星球主網站:

支持啊壽(Buy me a coffee with gift):

啊壽的財務報告:


Next Project

留言